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德菲意見調查

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的衝擊下,掌握科技創新趨勢並形成前瞻性發展策略,才能維持國際競爭優勢。從1980年代開始,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陸續透過科技前瞻推動,除掌握未來發展趨勢潮流,並建立決策者與參予者之間網絡關係以創造共同願景,亦可協助政府訂定優先發展順序與引導資源配置,以改善科技政策制定及策略規劃品質。綜觀台灣國內各產業之經營模式、科技發展思維和決策運作機制上皆須面臨轉型,如何透過科技前瞻達成產官學研界對重要議題發展目標之共識,並建構科技政策支援體系,是國內決策單位之重要課題。
國科會98年度「科技發展支援系統建置試辦計畫」由臺灣大學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我國長期及前瞻科技政策之研究、規劃」,計畫主持人柯承恩教授召集「指導委員會」-施振榮、翁啟惠、陳正宏、陳明豐、詹宏志、蔡清彥(委員職稱敬略、依姓氏筆畫排列),訂定2025年願景目標『科技與人文結合之跨代和諧社會,作為華人社會之典範』,其中重要議題為『高齡化社會科技發展規劃-積極”追求健康”』,由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執行,邀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汪嘉林執行長、交通大學吳妍華校長、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邵耀華所長、元智大學徐業良教務長、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定信教授、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培哲教授、國科會生物處郭明良處長、臺灣大學醫學院楊泮池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趙宇生所長、馬偕醫學院魏耀揮校長擔任委員,舉辦三次「策略專家委員會議」進行研討,提出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科技發展規畫草案-「健康台灣2025科技發展規畫地圖」。
(請詳三次「策略專家委員會議」會議紀錄)
本中心彙整自第一至三次「策略專家委員會議」會議紀錄及委員意見調查結果、日本第九次科學技術預測調查課題、Bio-Economy 2030 (OECD)、The Ageing Society 2030 (Danish Council)、Global Trends 2025: A Transformed World (NIC, US)、Global Technology Revolution 2020 (RAND)等國際智庫趨勢報告,形成本次專家意見調查36項科技發展項目,邀請您針對每個科技發展項目在「全球市場規模開發潛力」、「台灣社會經濟需求強度」、「目前台灣技術發展優勢」、「未來台灣技術發展潛力」、「全球2025年實現可能性」問項上給予評分(以1至5分表示由小/低/弱至大/高/強,俾利本計畫以量化方式掌握這些科技發展項目在台灣推動之重要性與可行性。
科技發展項目 Science & Technology 內容/說明
廣泛運用於物聯網或產業鏈之資訊運算技術 Ubiquitous Computing 藉由感測晶片與網際網路,達成物品可被定位、辨識、即時查詢、遠端監控以及遠端控制之功能,使各種物品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過程,都能實現自動識別和資訊的互聯共享。相關科技包括: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感測網路、微型嵌入式伺服器、能量攫取器(Energy Harvester)等,透過下一世代具高速計算、低成本的網際網路予以整合。
寬頻雲端運算在醫療健康照護之應用
Broadband Access-based Cloud Computing 利用資訊壓縮、數位通訊與網路技術,提升資料傳輸效能,實現遠距醫療專家會議、電子病歷交換、醫囑資訊管理、衛教資訊管理、健康監測輔讀等工作,提升醫療照護人員工作效率。
遠距診療及健康管理系統
Remote Diagnostics and Health Care System
為了降低高齡疾病患者就診奔波的不便與辛勞,藉由家用型生理檢測裝置、電子病歷、醫學影像傳輸系統的運用,結合網路資通訊技術,實現遠距診療及遠距健康管理;即使不去醫院也能從物流系統在家取得所需的藥品或療養餐。
發展老年人學習及社會網絡科技
Life Long Learning and Social Networking Development for Elderly 開發符合老人認知心理學之教材,以及操作介面友善的存取設備,誘發老人學習動機;同時透過數位化技術,搭配寬頻網路架構與數位內容供應服務機制,使老人可在家學習。此外,開發符合老人使用習慣之網路通訊軟硬體,增進其社交網絡。
建構智慧型勞力支援生產體系
Intelligent Labor Supporting Production 開發能自主判斷作業現場狀況的機器人,其具備3D影像偵測及反應能力,適用於較複雜或重勞力生產流程。用以彌補未來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的潛在問題。
生活輔助智慧型機器人 Daily Care Robotics 開發多功能的多軸全自動或半自動機械裝置,可透過程式化動作執行各項居家作業,支援人類各項生活瑣事(照護、家事等);並結合人工智慧與感測技術的應用,提供人類生活、健康、安全、娛樂等方面的服務。另外,可應用智慧型機械人或自動化設備,如可自行控制的老人代步機或自動洗澡設備,降低老人摔倒機率,減少後續照護問題。
建構智慧型居家生活與照護住宅 Intelligent Housing Care 利用普及運算技術(Ubiquitous Computing)來輔助住宅中的生活起居。在住家空間中配置無所不在的微型電腦、感測器,結合網路資料串聯,實現自動門禁管理、健康照護、節能減碳、調控室內環境等功能。
建構高齡者交通無障礙環境 Barrier Free Environment for Elderly 透過日常使用的行動電話等隨身裝置,自動偵測使用者的現在位置、天氣、環境資訊等,以及個人年齡、性別、障礙、健康狀態等資料,並據以判斷該時間地點所必需的資訊,自動提供給使用者的系統。可提供專用電動車,使高齡者不因健康上的理由而無法移動。汽車系統具備各種能迴避危險的感應器,讓乘客可以安全、高速地在車道上駕駛。
半(完全)自動之駕駛工具或代步機
Service Robotics 大多數高齡者行動不便,需要半(完全)自動之駕駛工具或代步機,包括機器人和無人駕駛車輛,使用了大量的應用技術,硬體如傳感器、處理器、動力系統,軟體如先進的系統行為、AI。達到遠程控制,半自治以及完全自主機器人系統。
建構適合老人健康的生活環境
Building Up Environment Friendly for Elderly
建構適合老人行動之生活環境(如無障礙設施等);另外,可應用智慧型機械人或自動化設備,如可自行控制的老人代步機,降低老人摔倒機率,減少後續照護問題。在軟體方面,透過政府及公益團體,鼓勵老人參與社會活動,以維持老人健康之心理;另對於無法治療之疾病,可透過音樂或園藝療法緩和其病徵,降低老人心理不適感。
防污抗菌的紡織品
Resistant Textiles
針對老年人服飾需求,設計紡織品具防汙除臭等功能,改善罹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並提升自尊。此外,廣泛使用可防止污染物與病原附著的紡織品,供食品製造與健康照護人員穿戴,防止病原散播。
食物安全檢驗科技及生活應用
Food Safety Tes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應用快速診斷技術檢驗特定食品病原菌及有害化學物質,如簡易食品安全檢測套組,快速檢測農藥、重金屬、抗生素、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項目。
老年心理健康與社會連結促進技術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Connectivity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 for Elderly 應用觸控技術,開發介面友善且適合老年者的ICT裝置。另應用雲端技術之線上立體互動多元娛樂系統,如線上麻將,並強化其社群討論功能;或設計簡易程式,協助年長者參與寵物飼養/園藝/音樂/繪畫等社群網站之討論。
增強人體肢體功能之機械和電子系統裝置
Human Strength Augmentation Technologies 為了協助老年和殘疾人士減少體力勞動負擔,開發機械和電子系統驅動的技術,以輔助人體肢體功能。例如在骨骼、關節裝設機械制動器的穿戴式外骨骼,使用可穿戴式傳感器,監測和對應手臂和腿的移動,輔助佩戴者的力量和肢體控制。
個人化疾病檢測與管理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or Personal Disease Management
廣泛使用個人化監控及居家診斷系統,配合生物標示發展符合個人化需求的診療及藥物傳遞裝置,治療常見疾病,如糖尿病、癲癇、高血壓及高膽固醇。
醫院用自動化機器
Hospital Robotics
大量應用自動化機器如指導儀器、動作限制器等,輔助微型裝置和體內攝影機的使用等精密治療程序,降低醫事人員工作壓力,提高醫療品質。
精確且低侵入性之診斷及外科手術
Improved Diagnostic and Surgical Methods 由於生物科技及奈米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更精確且低侵入性的診斷方式,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需用外科手術治療。將3D顯示應用在身體器官或藥物交互作用,可改善診斷情況。利用微注射針頭或生物製劑裡的奈米機能性材料,配合精確的診斷實現低侵入性治療方式。奈米結構或奈米成分可結合多重特性,改進外科手術的設備。如此一來,可改進診斷精確度,大幅增加外科手術的正確性及有效性,降低患者痛苦與復原時間。
非侵入性之血管廓清術
Non-invasive Angioplasty
血管硬化阻塞為老化之主要現象之一,現行血管廓清術手術皆屬於侵入性的療法, 如利用導管、手術等方法,將氣球、支架等生醫材料打入人體,去除大血管阻塞現象, 但對下游較細的血管的阻塞並無幫助。未來發展口服或注射之藥物或抗體,以動脈內脂肪粥狀变化或硬塊為消除標靶, 同時非侵入性具傳統手術沒有的優點,可降低感染風險,縮短手術恢復期,為未來醫療趨勢。
強化復原效果的醫療輔具
Enhanced Medical Recovery
增進傷、病患者之生理或心理狀態之醫療輔具,例如針對失聰者設計的助聽器,或可直接作用在神經系統的義肢裝置,使原先行動不便者將可快速返回其工作崗位,成為社會上積極且具有生產力之角色。
標靶藥物及傳輸技術開發
Targeted Drug Delivery
癌症是國人主要死因,過去在癌症治療主要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目前癌症治療另一選擇即標靶藥物(專一作用在腫瘤生長相關的「標靶」來抑制腫瘤)。這些「標靶」包括與腫瘤生長相關的接受體、基因或訊息傳遞路徑及腫瘤血管新生因子等;由於標靶藥物作用在特定位置,因此相較於傳統化學藥物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也較不會有噁心嘔吐、血球抑制或掉髮等副作用。
免疫療法
Immunotherapy
利用病患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並摧毀身體內的有害物質,如腫瘤或微生物。可提供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法,甚至有可能用來治療其他嚴重疾病(如AIDS)。
奈米藥物傳輸技術
Nano-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以具有追蹤或釋藥能力之奈米載體/賦形劑,將藥物帶至病灶進行治療之技術。例如奈米級「微脂體」藥物傳輸系統,把藥物包在微脂體中,一方面改變原來藥物的動力學提高藥物在血液中循環的時間、增加藥物在腫瘤組織或發炎組織的濃度;另一方面藥物因包裹在微脂體內,可減低藥物對正常組織之毒害,減少不良的副作用。未來可在微脂體表面加入特定的細胞辨識物(cell-specific ligands),來促進它和目標細胞的作用,達成藥物的定點釋放。
以基因為基礎的個人化藥物
Personalized Medicine / Drugs Tailored to Genetics 由於藥物對於不同個體的藥效有所差異,故所謂「藥物基因體學(Pharmacogenomics)」即尋找可能與藥物代謝及生理作用有關的基因、以及對藥物使用上的研究。臨床醫師運用檢測技術分析病患的藥物基因體,選擇最適的治療藥物、劑量、用藥途徑及使用頻率等;也能提早發現病患不宜使用的藥物種類、避免可能產生之嚴重藥害。透過藥物基因體學發展出的個人化醫藥(Personalized Medicine)概念,依據基因組成來設計藥物以加速新藥開發(進行藥物客製化),除有潛力開發出特定疾病的治療藥物外,也能讓醫療人員更安全地運用藥物、提升治癒機會。
幹細胞療法(iPS細胞研究) Therapies based on Stem Cell (iPS) R&D 透過幹細胞的研究與發展,特別是指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以開發出新型醫療方式或藥物。幹細胞研發的進展將可開啟醫療研究及教育的嶄新之道;幹細胞的研發多著重在再生醫學領域,如腦神經系統退化及損傷,或血癌治療,可回復增進人類健康。
活體組織工程技術
Tissue Engineering
活體組織經過設計及組織工程後,可用來進行器官移植或替換。活體組織工程技術將排斥及復發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提供傷、病患者不一樣的治療選項。此技術將會影響慢性病或原先無法治療徵狀(如角膜受損及神經受損)之患者,使其對社會更有貢獻。
增強記憶力藥物
Memory-Enhancing Drugs
可強化記憶力或選擇性移除記憶的藥物。在醫療上,可克服記憶喪失、疼痛復發或損壞的記憶所造成之障礙;也可應用於教育上,增強記憶力強化學習效果。
強化人類認知能力之藥品或植入裝置
Human Cognitive Augmentation Technologies 為了治療老年失智症或強化老人認知能力,運用包括藥物、植入裝置、虛擬學習環境和可穿戴式裝置以強化人類認知能力。例如:1.以訓練軟體來開發神經可塑性、增進個人天生能力;2.以可穿戴式和可植入式裝置來強化視覺、聽覺和記憶;3.運用生物和資訊科技來增強人生各階段的心智表現。
基因篩檢
Genetic Screening
經由基因篩檢來檢測個人是否有罹患特殊疾病的風險,提供的醫學資訊,使人們可採取一些預防措施或治療,以降低特定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老化人口感染症的預防及治療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Disease for Elderly
由於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常因微生物侵入體內而罹患感染症,感染為老化人口健康的重要議題,加強感染症的預防及治療以提升老人身體健康。
預防醫學(中草藥、疫苗、檢測)
Preventive Medicin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Vaccine, Diagnostics) 預防勝於治療,讓全球90%的健康人不生病,為預防醫學的目的。透過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避免身心疾病的發生,例如使用中草藥達到保健功效,透過疫苗接種預防感染症,利用檢測技術發現疾病早期危險因子,早期介入以保持健康。
心血管代謝健康研究
Cardio-metabolic Health Research /Active Control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ease
進行血壓、血糖、血脂等代謝症候群參數研究,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與併發症研究,並以體重控制、改善生活型態的方式預防肥胖和心血管代謝疾病。
強化骨骼肌肉系統
Musculoskeletal Strengthening Research
進行肌肉骨骼之功能強化、傷害降低,及延緩因老化造成的骨骼脆弱等研究,應用於身體基本功能之維持,增強自我照護能力。除骨質疏鬆之外,肌少症(Sarcopenia)成為全球針對老化研究之重要方向,對於老人健康具有深遠影響。
高齡者疾病和衰老機制研究
Biogerontechnology 有關疾病和老化在細胞與分子層次的研究,應用於新科技之發展,以闡明和治療疾病,及治療老齡人口的失能現象。輔助科技包括運用於即時監測人體健康的生物感測器之改進、健全的資訊科技、普遍存在的DNA定序、DNA特異性藥物,以及全面標靶藥物傳輸機制。
心智的組成及儲存重建
Novel Neuroscience Technology in Retrieving & Reproducing for Mind
人體不可再生組織如神經、心智,隨著年齡老化而衰退,透過神經科學研究,全面瞭解心智成分、組成、複製與重建,則可有效解決老化帶來的失智症問題。
成癮研究
Mechanism & Intervention of Addiction
對食物「成癮」、過度依賴和過度需求,是造成肥胖的可能原因,透過精神科學研究與治療,改善成癮現象,為解決此一疾病之重要方法。
失能預防研究
Disability Prevention Research
因應高齡化社會發展,應處理老人「失能(disability)」問題,若能維持其功能,就可減少許多負擔,而失能與疾病、社會、文化與支持系統(supporting system)有關。因此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失能情況正在擴大,健康照護(healthcare)的重要課題為如何壓縮「失能」現象、也就是維繫一個最適功能(optimal function)直到老死,包括腦中風預防/治療與復健、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及社區化認知功能訓練、骨關節疾病預防與治療等。

本中心誠摯邀請您擔任專家參與本次科技前瞻德菲調查活動,在此由衷感謝您的意見及參與!(德菲調查平台目前建置中)
科技前瞻兩回合德菲專家調查統計結果

台灣經濟研究院 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敬啟